南海制定十项措施,确保年底消除城乡黑臭水体

时间:2020.05.18 来源:来源:珠江时报

珠江时报讯(记者/林应涛 程虹 通讯员/肖长安)5月15日,南海区召开2020年全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工作会。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强调,要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紧盯黑臭水体的整治和重点治水工程项目的推进,坚决打赢2020年碧水攻坚战。

2019年以来,南海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现,广佛跨界河流域的水质改善幅度超过了23%,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水质首次年均值达到了Ⅳ类标准。

当日会议通报了南海区水环境治理及黑臭水体整治进展情况。2020年度,全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共349宗,已完工36宗,在建131宗,前期准备182宗。

顾耀辉肯定了过去一年来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当前水环境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重点河涌未能稳定达标、黑臭水体河涌的整治还不够到位、治水工程推进的进度总体偏慢等。

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会议要求,南海要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增强打好打赢碧水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紧盯重点,攻坚克难,确保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际性的进展;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最大力度实现治水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

会议强调,不能因为疫情的影响,就放松对环保工作的要求。接下来,南海要切实做好省、市控断面的水质保障,加大水环境整治的力度;要全力攻坚黑臭水体的整治,特别要抓好三圣河、五胜涌的整治,城乡黑臭水体的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要加强黑臭水体整治验收,推进整治清单动态化管理,持续开展全面摸查,发现一条、新增一条、整治一条;要紧盯重点项目的实施,提速里水河流域、北村水系两大已启动的流域治理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同时继续筹划解放涌、罗村涌、官山涌三大流域的综合治理。

会议提出,对于治水工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列出任务清单,并落实到责任人。要注意短期管控和长效治理相结合,特别是里水河流域、北村水系的日常管控与长效治理,一定要落实到位。要坚决做到系统治理和精细管理相结合,包括细化生活源的管控、细化污染源的管控等,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治水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

为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南海制定了十项措施,包括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着力整治重点流域等,坚决打赢2020年碧水攻坚战收官之战。

2019年初,南海提出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就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如何打赢?

在5月15日召开的南海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工作会上,南海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区长顾耀辉强调,攻坚整治城乡黑臭水体,要坚持结果导向,对标对表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确保余下全部城乡黑臭水体在2020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

南海还制定了十项措施,包括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着力整治重点流域等,助力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南海提出今年底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这是去年南海区各级人大代表视察黑臭水体整治情况。(资料图片)

控源截污

今年新增建设管网300公里

今年年初,区河长办组织各镇街梳理了2020年度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合计共349宗。其中,已完工36宗,在建131宗,前期准备182宗。

受疫情影响,南海各镇街水环境治理项目推进较为缓慢。副区长黄颂华要求,各部门、各镇街必须要强化协调联动,各级河长必须要强化责任担当,以分秒必争的紧迫感推进各项整治工作,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接下来,南海将重点抓好几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快控源截污,全力推动重点流域治理,攻坚整治黑臭水体,持续加强工业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

南海已经明确目标:2020年,计划新增建设管网300公里,积极推进自然村(社区)生活污水收集全覆盖。为确保完成任务,南海要求,各镇街要抓紧推进今年的管网建设项目,加快四大排水户截污纳管,加强污水管网破损修复、维护,优先推进解决截污最后一公里。任务也落实到了各个镇街。其中,狮山镇和西投公司要加快完成佛山西站片区污水补充工程及新东南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桂城、西樵等镇街要抓好三山、西岸等污水厂提质增效。

会上提出,南海还将加快推进“建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年底前初步建立“三个一体化”管理模式。要加快推进自然村“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各镇街要加强重视,尽快落实资金,加快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按照总河长令1号令要求,南海将加快全区河湖入河排污口溯源及分类整治,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将牵头完善入河排污口的登记手续,建立健全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规程。

清单动态化管理

消除黑臭水体

4月22日,市委书记、市总河长鲁毅,市长、市副总河长朱伟联合签署《关于进一步压实河长职责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命令》【佛山市总河长令(第2号)】,明确提出,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专项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消除黑臭水体。

目前,南海区清单城乡黑臭水体通过验收共92条,但是,一些已验收的黑臭水体缺乏长效措施,水质出现反弹。

为切实消除黑臭水体,南海将落实市总河长令(2号)要求,明确各镇(街道)总河长要履行黑臭水体整治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部署黑臭水体整治。各镇级河长要切实履行所负责黑臭水体整治的主体责任人责任,组织制定整治方案,跟进落实整治工作,协调解决整治中碰到的问题。

在攻坚整治黑臭水体方面,南海将结合“河长工作提示卡”,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等污染源,针对性更新完善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落实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黑臭水体整治,南海还将推进整治清单动态化管理,持续开展全面摸查,发现一条、新增一条、整治一条,确保年底消除城乡黑臭水体。

硬核十项

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

2019年,南海投入50亿元加快补齐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短板,全年新建成截污管网350公里、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1座。数据显示,2019年,广佛跨界河流域的水质改善幅度超过了23%,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历史上首次年均值达到Ⅳ类标准。

今年以来,虽然疫情影响了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整体进度,但南海还是决定方向不变、力度不减。3月28日,南海区北村水系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启动。该项目总投资78.77亿元,是南海区至今为止最大的环保工程项目,今年将重点完成主要河段水环境改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实际上,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更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南海区制定了十项措施。

这十项措施包括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着力整治重点流域、全力消除黑臭水体、全域治理生活污染、强化治理工业污染、全面整治农业农村污染、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积极保护水生态空间、完善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引导发动社会监督。

十项措施还明确了水环境治理的任务。比如要完成全区59条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新建300公里污水管网,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完成广佛跨界区域村居的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等。

文/珠江时报记者 程虹 林应涛 通讯员 肖长安

图/珠江时报记者 刘贝娜